中国传统村落丨浙江省松阳县赤岸村     DATE: 2023-11-15 13:50:16

原标题:中国传统村落丨浙江省松阳县赤岸村

央广网北京5月24日消息 今年3月,中国1336个村落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传统村落至此 ,江省我国已有8155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,松阳保护了53.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,县赤传承发展了4789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,岸村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、中国内容和价值最丰厚 、传统村落保护最完整、江省活态传承的松阳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。

中国之声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特别策动《中国传统村落》,县赤在乡村里看可见中国,岸村在乡音里解开乡愁 。中国

松阳传统村落

古韵长流赤岸村

“按节下松阳,传统村落清江响铙吹” ,江省唐代诗人王维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就描绘过松阳 。松阳县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(公元199年),是浙江省丽水市最早的建制县 。1800多年的时光精雕细琢出松阳田园牧歌式的村落文化,在松阳山水间保留着百余座风貌完整的传统村落,截至目前,松阳县有中国传统村落78个 ,其数量位居浙江省首位 ,全国第五,被誉为“最后的江南秘境”  。

赤岸村全貌

展开全文

松阳县赤寿乡赤岸村今年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。赤岸村面迎松阴溪水,后倚平畴良田 ,一派田园景象 。赤岸村自古有“东皋春晓 、上潭夜月 、柳岸渔舟、玉屏晨钟 、龟峦朝霞、仙岩晴雪 、牛峰插云 、虎坪夕照、卯山烟雨、响石流水”十景之说。元末明初文学家 、诗人练鲁游经此地,诗曰:“逍遥此间,俯仰超然”。

吴氏族谱中的赤岸村图

赤岸村历史悠久,据吴氏族谱记载,已立村数千年 ,但因紧邻松阴溪,水患严重,曾有多次淹没消亡 ,具体历史已无可考。现有明确记载的年代,是宋末元初 ,为吴姓始迁祖吴澍万三公自邻近的庆元迁徙到赤岸定居,至今770多年 。

村中有一条近千米长的古老主街 ,自东而西贯穿  ,构成村庄的主脊 ,历史上是松阳出境的古驿道 。借着这样的要道优势 ,赤岸村曾经商贸繁荣,主街两旁分布着杂货店 、药店 、客栈等各种商铺 ,随着岁月的流逝沉淀,这些建筑都已渐渐披上了斑驳的历史陈装。如今,有些商号名称的字迹还依稀可辨。村中还有10余条南北街巷与主街交接,形成一种“东西走向,块状分布 ,南北通联,交通便捷”的总体格局。

赤岸村主街

古朴典雅的古民居群

赤岸村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 ,主街两旁是古民居群  ,集中修建于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,具有明清时代浙西南典型的农耕特点  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修建于元朝初年的吴家祠堂,约有700年之久。村内有名人故居  、古建筑50余所,延庆寺、福庆寺等古庙宇遗迹10余处 ,还有古井 、古水碓遗址等。

吴氏宗祠

这些古建筑 ,石块砌脚,屋基高耸,马头墙错落,泥木结构 ,上下二楼,以中轴线为中心东西分置厢房 ,外设厨房附屋等耳房。三间加客轩加天井为基本形制 ,正堂宽敞气派,厢房方正雅致。斑斑驳驳有些泛黄的墙体  ,无不显示出建筑的古老。

古民居

通观赤岸村保留的古民居群 ,建造工艺精良 ,细部及装饰精美。色彩上,大多为泥质粉墙泥瓦 ,淡雅明快,稳重质朴;而其梁架 ,粗大坚实,朴素严谨  ,结构合理;内饰多为木构装饰,雕刻精湛,线条流畅,建筑细部及装饰十分精美 ,门楼 ,厅堂 ,门窗以及柱头、牛腿 、雀替等艺术装饰五彩纷呈 ,多以蝙蝠 、兔、松鹤等为吉祥图案,木雕技艺精湛 ,寓意吉祥,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。

牛腿构件

独具智慧的水利文化

赤岸村沿松阴溪而建 ,赤岸坌的灌溉沟渠和穿村而过的内河 ,以及许多巷弄里的明沟暗渠,有如承载赤岸村发展的历史脉络,无不体现了赤岸人合理利用水陆资源的聪明智慧。松阴溪属山溪季节性河道,易暴涨暴跌 ,古时水患严重 。赤岸村数百年来的村居布局建设和治水历史 ,写就了赤岸村丰厚的村居水利文化 。

赤岸村内河系统

明代开头 ,赤岸村先民开头利用响石堰引水灌溉赤岸坌农田,逐渐形成了如今赤岸坌树状灌溉沟渠系统。外有松阴溪堤坝构成第一道防洪线 ,内有竹林作洪水缓冲 ,内河外农田作溢洪区 。赤岸村内河、古堤坝、古井、古水碓 、古埠头 、古水系结合各类古建筑 、古驿道形成了水陆要冲农商繁荣村居。如今 ,赤岸村内暗沟排水系统至今发挥着作用,既保证了雨期排水通畅不至村居内涝 ,又保证了村路整洁。

鹅卵石砌墙

走在赤岸村的街巷,会看到沿街修建的古民居墙角通常用鹅卵石砌成,一排排 、一列列,高低、大小均匀 ,体现出古朴的气息。赤岸村靠近松阴溪,古时候建房就地取材 ,就从松阴溪寻找鹅卵石来砌墙装饰 。而用鹅卵石砌墙的另一个用意是,能起到防洪作用 ,墙体不易被洪水冲刷 。当地人告诉记者,鹅卵石的大小均衡规整度,也能必定程度反映建房时房主的经济实力。

松阳传统村落以山水助阵 ,以田园增韵 ,又往往有着耕读传家的文化烙印。在松阳传统村落中至今保留着松阳高腔、竹溪排祭、山边马灯等丰厚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,展示当地浓郁的乡村风情和乡土意蕴 。近年来 ,松阳县以传统村落为切入,系统开展了风貌保护、有机更新、新业态植入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等工作  ,让老屋和古村落得以保留的同时,更焕发新意与生机。

监制丨高岩

策动丨郭静 李谦

记者丨王泽华 李佳 齐银松 罗潇

编辑丨程穗儿

鸣谢丨松阳县委宣传部 松阳县融媒体中心